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汕头市南区污水处理厂濠江分厂
推荐单位:广东省广业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建设、运营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汕头市濠江区
项目概况
南区污水处理厂位于汕头市濠江区疏港路北侧,于2013年11月16日投产,占地面积329.27亩,为地上式污水处理厂,南区厂服务整个濠江区,服务范围共66.8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2.5万人,配套管网37.738公里及三个污水提升泵站,一期设计规模10万吨/天,采用改良型AAO生物氧化+磁混凝沉淀工艺,排放标准执行国家标准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与广东省地方标准DB 44/26-2001《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的较严者。
示范意义
节能技术改造,精益求精,不断优化生产运营
南区污水处理项目将原设计为软启动控制方式改进为变频控制,原有控制方式日常生产中只能通过调节阀门开设度控制流量,调节效果不理想,加上频繁操作易造成阀门填充料磨损、涉水,安全系数低。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将原软启动的控制方式改为变频控制方式。通过变频调节可以任意调节进水泵的出水量,提高进水泵的工作效率。另外变频控制能有效减小进水泵启动时对电网的冲击,减小启动时冲击电流对进水泵电机的损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及显著的降低提升泵能耗。
开展鼓风机散热循环系统改造。将原有风机散热风扇进行改造升级,将鼓风机电机室与变频控制进行开孔联通,变频控制室百叶窗加装空气滤棉,由风机电机运行进气时将变频控制室热量带走,无需配置额外动力进行散热工作,同时对每台鼓风机出气管道进行包裹,增加保温层,确保热量不散发到鼓风机房。对卸空阀出气孔进行引管至室外,同时加装轴流风机同步散热,降低整体环境温度。不仅优化设备运行工况,大幅减少设备能耗,同时减少风机噪声,优化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绿色低碳工作模式。
优化工作模式
对原有低效率工作方式进行改进,通过合理化改造,实施推广了磁混凝沉淀池磁粉投加装置、便携式省力液压井盖开启装置等,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投入,为污水处理日常运营工作、管网排查工作提高便捷性,打好可持续发展路线基础。
工艺升级
改造二沉池虹吸形成装置,将原正压式形成装置改为抽取式负压形成装置。通过去除多余管道及电磁阀、水泵,直接于虹吸管处设置抽取式负压接头,利用现有负压装置吸取达到负压状态,直接形成虹吸系统。速度快操作简便,方便故障排查及大大减少后期维护成本。大幅减少二沉池维护维修工作量及频率,具备良好的经济效益。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通过一系列技术改造优化生产运行,整体能耗物耗控制成果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不仅达到节能降耗目的,也推动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持续贯彻绿色低碳运行理念。
(2)社会效益
通过节能技改、优化能源结构和开展对外开放参观、环保与公众零距离、党建+生态文明新模式等一系列低碳宣传活动,不仅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升公众环保意识、促进技术创新、改善周边水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3)生态效益
南区项目COD年削减量7700吨以上,年度总碳排放量约为8800吨CO₂-eq,减排碳排放强度0.27kgCO₂/m³,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0.94kgCO₂/m³。实行低碳运行模式,在改善水体质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增强生态恢复能力等方面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AAO生物氧化+磁混凝沉淀。
(2)工艺/装备原理
原污水通过物理处理段,该段由集水池、粗格栅、提升泵、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组成,可截留漂浮物、悬浮物和泥沙等;沉砂池排放水进入生化处理段,该段由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沉淀池串联组成,以活性污泥为载体,实现对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有效去除,同时达到脱氮除磷效果;沉淀池排放水进入磁混凝沉淀段,该段通过投加PAC、磁粉和PAM,对处理水中的总磷、悬浮物等污染物进行深度削减;沉淀池排放水经二氧化氯消毒后达标排放。
(3)工艺/装备特点
磁混凝沉淀工艺是常规混凝、絮凝的升级工艺,通过投加磁粉,粉末状的磁粉不混凝过程中的絮体结合,形成以磁粉为凝结核的稳定絮体。由于磁粉的比重是水比重的5.3倍,使结合有磁粉的絮体比重迅速提高,此种絮体自流进沉淀池后,几分钟内即可实现快速沉降,沉降速度可达每小时40米,是常规混凝沉淀的20倍,同时此过程使混凝絮凝反应的架桥、吸附、扑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强化了处理效果,使磁混凝沉淀系统完美升级。
磁混凝工艺具有:
1.处理效果好(单次高效去除磷和悬浮物均大于85%,COD单次去除可达30%,深度处理可达至地表准四类水)。
2.运行效率高(可节省10-20%药剂投加量),净化时间短(全程进出水约20多分钟)。
3.占地面积小(占地面积为常规工艺的1/2)。
4.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在大水量和高污染负荷情况下依然可以稳定运行)。
(4)工艺/装备流程图
(5)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