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项目
推荐单位: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参与环节:投资、运营
项目所在地:山东省青岛市
项目概况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项目,设计规模10万立方米/日,于2021年1月开工建设,2022年5月具备通水条件,2024年1月1日开展商业运行。该项目由青岛水务集团投资建设,总投资约8亿元。项目采用集约化设计,总占地仅35亩,节省土地资源近30%,国产化率超70%;电耗较百发海淡项目降低5%、药耗降低10%;获中央“节能减碳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基金”4000万元、青岛市国资委1000万元资金支持;被列为山东省重大工程、青岛市重点工程,获得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021年青岛市文明工地、2022年国际水大会年度工程创新奖等数项省、市级建筑工程荣誉。
示范意义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项目运用管理智慧化和土地集约化的设计理念,应用BIM模型指导施工建设,现场施工采用智慧化工地管理模式,采用新材料(高性能熔结环氧粉末涂层)、新能源(光伏系统附着建筑)、新工艺(高速气浮池),采用全生命周期设计理念,并积极选用质量优良、性价比高的国产成熟设备。该项目建设进一步响应《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 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市政海水淡化项目,全国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厂,国际领先的智慧化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形成典型模式推广应用。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青岛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项目采用气浮+超滤+反渗透和矿化的主要工艺,有效减少了后续膜的处理负荷,延长了膜组件的使用寿命。采用管理智慧化和土地集约化的设计理念,施工过程采用BIM技术指导,智慧化工地管理,完成山东省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及青岛市安全文明示范工地申报立项。在多方面取得了突破,采用了SEBF防腐新材料,可节省日常维护费用约10%,高速气浮池新工艺,延长膜组件使用年限约13%,新能源(光伏系统附着建筑)利用可节省电费约3%,极大提高了国产化设备水平,项目国产化率超70%,节省膜购置总费用约20%。建成后,加上原有10万立方米的淡化海水能力,百发海水淡化厂日产能力将达到20万立方米。
(2)社会效益
百发扩建项目建成后,加上原有10万立方米的淡化海水能力,百发海水淡化厂日产能力达到20万立方米,成为国内最大的市政供水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青岛市供水保障能力,提升城市供水水质。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针对取水工程周边海域海水水质特点和膜组件对海水水质的要求,本工程采用气浮+超滤工艺作为反渗透膜预处理工艺。为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反渗透产水经过矿化后增压送至管网。
(2)工艺/装备原理
百发海水淡化厂扩建工程的原水取自胶州湾,产品水的目标用户是城市居民用水,供水的水质、水量安全尤为重要。胶州湾内海水含盐量较低、富营养化程度较高,温度较高时易滋生藻类等浮游生物。针对上述特点,工程设计设置了气浮预处理工艺,不仅可以用于去除悬浮物,尤其对去除藻类、油类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减小后续膜处理工艺的处理负荷。本工程建成后,将成为全国首个集成预处理工艺、脱盐工艺、后处理工艺及浮渣污泥处理工艺的全流程规模化海水淡化厂。
(3)工艺/装备特点
海水具有高含盐量、较高导电性和生物活性等特点,具有较强的腐蚀性,采用SEBF防腐技术(高性能熔融结合环氧涂层技术),具有较高的粘结强度、冲击韧性,湿附着力,较好的耐冲蚀性能、抗应力腐蚀和疲劳腐蚀性能,设计使用寿命可达30-50年。
(4)工艺/装备流程图
(5)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编辑:黄延丽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