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网了解到,近日江苏某地一家民营企业向媒体反映,他经过招商引资为当地静脉产业园投建的污水处理厂多年来无水处理。当地政府回应,此事主要是因为“超前规划”。
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需要具有前瞻性、超前性,可哪些项目可以超前?要如何适度超前?企业要如何避免踩雷?成为了当前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01 投资数千万的污水处理厂无水处理?
近日,有民营企业负责人向媒体反映,他经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招商引资,在当地的静脉产业园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厂。多年来,污水处理厂几乎“滴水未进”,园区的污水去哪了呢?
这位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徐先生介绍,他所说的污水处理厂项目自2020年启动,历经环评、设计与施工,于2021年底建成,2022年4月通过环保验收,取得排污许可证。
他表示,“根据我们的测算与统计,大丰区静脉产业园每天产生的污水量至少有1000-2000吨,但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建成以来,这些污水一滴都没有进到我们的污水处理厂。如果这些污水直排环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言而喻。”
2025年7月8日,盐城市大丰生态环境局局长王亚云通过当地节目对此事做出了回应。他介绍,“大丰静脉产业园目前有11家企业,其中有5家企业的污水是进行回用,两家企业建成之后一直未投产,两家企业停产,还有两家企业每天产生30吨左右(污水),是通过槽罐车运到周边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
对于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即荒废的情况,他表示,主要是因为园区的污水量很有限,达不到污水处理厂的生产条件。“我们会同园区积极把污水处理厂进行盘活。”
既然园区日均污水量仅30吨左右,那么,当初招商引资邀请徐先生前来建设污水处理厂,测算、设计和审批的处理量为何定在3000吨?
对此,大丰区草庙镇镇长董识君表示,是“超前建设了”,政府正考虑引进新的投资人,对该污水处理厂进行降标改造——“一开始在设计的时候,就觉得有几个用水量比较大的企业,本来是要落地的,后来没能落地,所以规模就稍微超前了一点。”
此外,当初在徐先生与草庙镇签订的投资协议中,双方明确约定,政府按一期建设规模(3000吨/天)80%保底水量,给予10元/吨的缺口补贴。
据悉,目前就该污水处理厂的投资运营、补贴兑现等问题,徐先生正在与当地政府打官司。
对于目前盐城市大丰区静脉产业园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局副局长陶得奖在节目现场回应表示,“我们希望盐城大丰生态环境局对园区的企业废水排放进行全面的调查核实,把污水的去向了解清楚。其次,要对非法排污企业进行严厉打击。必要时,省厅可以直接提级督办,争取把园区的污水处理问题解决好。”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党组成员王燕枫在现场也提出要求——“请盐城市生态环境局来牵头,一个星期之内对这11家企业进行全面的摸排,拿出一份比较有分量的报告,来说清楚污水去哪儿的问题。”
同时,他表示,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超前性,“这个污水处理厂不能关掉,园区管委会要给予一定的资金托底,保障污水处理厂的生存。”
02 晒太阳、吃不饱现象屡见不鲜
中国水网发现,因超前规划,导致此类事件并非孤例,此前也有因当地政府超前规划,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不足的情况。
2012年前后,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乳业开发区北侧区域。和林格尔县通过邀标引入安徽佳明环保公司进行园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安徽佳明于2013年初在当地成立分公司内蒙古佳明环保有限公司(下称“内蒙古佳明”),并开始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厂子于2014年11月开始试运营。
由于长期运营困难,内蒙古佳明在2020年7月以3380万元的价格将污水处理厂转卖给当地一家自来水企业。此后,内蒙古佳明与当地政府因借款(或补贴)纠纷对簿公堂(此处不再赘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相关新闻了解一下)。
污水厂运营困难的原因就在于污水处理厂运行以来的日均污水处理量约为3000吨,甚至2014年11月刚开始运行时,每天污水处理量仅为500吨。而根据当地政府与内蒙古佳明签订的合作协议,项目设计总规模为日处理污水5.5万吨,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为1.5万吨。
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污水处理量未达到50%的验收负荷,污水处理厂无法通过发改委的验收,内蒙古佳明公司也不能进行排污费定价,所以运行前三年并未对园区各企业收费。
内蒙古佳明公司的诉讼代理人认为,“政府的规划有误,饼画得太大,最后里面放个芝麻。”
除了污水处理厂进水量不足以外,垃圾焚烧厂其实也存在类似的现象。近段时间大家讨论的火热的“中国的垃圾不够烧”的情况也与政府过度超前规划有关。
据悉,我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运营模式主要是特许经营,以BOT(建设—经营—转让)为主。这种模式下,地方在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时,当地政府不需要立即支付大额款项。
E20研究院执行院长、湖南大学兼职教授薛涛表示,“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垃圾焚烧项目上得很快。”薛涛指出,由于市县区各级政府都有权力上垃圾焚烧项目,如果各级政府前期在项目统筹上做得不够到位,垃圾量预估过于乐观,就容易导致项目上多,部分城市就出现“垃圾不够烧”的情况。
信达证券研究所能源研究员吴柏莹称,近几年,垃圾焚烧产能快速扩张,导致部分地区垃圾焚烧产能和垃圾量失衡加剧。作为城市基础设施,部分地区垃圾焚烧设施存在超前建设的情况。当城市扩张速度不及预期,就会出现垃圾焚烧厂产能利用不足的情况。
03 过度超前规划不可取,哪些项目可适度超前?
7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适度超前、不能过度超前的原则,持续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早在2022年,中央财经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政治局两大重磅会议相继召开,连续强调和要求“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要“适度超前”,布局有利于引领产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设施。
那么,政府超前规划要如何适度超前?哪些项目能超前?哪些不能超前?2022年,《中国环境报》曾就“超前规划”等话题,采访多位专家,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针对可以适度超前的项目有哪些?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EOD创新中心主任赵云皓表示,应因地制宜精准补齐短板弱项。如针对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建制镇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地区,着重强调加快建设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
针对大中型城市,适度超前推进建设污水处理设施。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要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能力全覆盖。
针对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日清运量超过300吨地区,加快建设焚烧处理设施。针对不具备建设规模化垃圾焚烧处理设施条件的地区,鼓励通过跨区域共建共享方式建设焚烧处理设施。针对新兴产业固体废物,对退役光伏组件和风电机组叶片等相关废弃物的处置和利用进行前瞻性部署。
针对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推进部署国家和6个区域性危险废物风险防控技术中心、20个区域性特殊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针对强化医疗废物处置能力,推进地级及以上城市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县域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置体系,并推动现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质升级。
不能超前规划的项目有哪些?
2022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社会学研究室主任阳平坚在接受采访时提到,有些项目是不适合超前布局的。比如有的地方未来人口总量会下降,那么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的规模就不能超前扩大了,要对适度超前的规模进行科学预判。再者,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不像过去那么快,产业结构也会发生变化。过度依赖经济高速增长或传统“两高”行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要谨慎。
适度超前规划要注意哪些问题?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建红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适度超前”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要考虑区域当前发展水平、实际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需求和财政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开展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所选取的技术可行,项目经济合理,能控制好杠杆率和合适的负债率,不新增地方债务风险,确保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的可持续性;二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作用,在项目的具体规划建设实施上,淡化政府“运动员”的角色,强化政府“裁判员”的角色。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