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迪波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侯迪波分享了河湖复杂水体环境智能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他表示,河湖水体环境治理是国家战略,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监测手段单一、预警能力薄弱、评估决策失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河湖水体的精准治污和长效治理能力。在国家水专项的支持下,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团队研发了全流程城市供水水质监测预警系统,提供水质安全评价、水质趋势预测、水质事件预警、水质事故风险评估、突发应急事故处理等模块功能,实现从“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水质监控预警。

麦建波
广东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会长麦建波围绕农污领域特点及现状,分享了人工智能在村镇污水治理中的应用探索,他表示,新大禹环境推出的“村水精灵”AI运维系统,成功破解了农村污水治理“用不了、用不起”的难题,“用的了”体现在三个“正常”:系统运行正常、微生物正常、出水正常。“用的起”体现在成本低与资源循环创造价值:建设成本低,建设成本降低50%以上,户均建设费低至1000元;运维成本低,户均月运维费用低至6元。

张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成果转化处副处长张军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城镇排水管网更新改造的方法及路径,并对非开挖修复技术与传统开挖修复的优势进行了比较,他表示,如果单从经济角度去讲,无迁改情况下,依据重庆2018定额测算,管道埋深在1.8米左右,开挖与非开挖造价基本持平;超过1.8米,非开挖修复优势明显。同时他也强调,任何一种修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只有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工艺,才是最佳选择。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研讨对话
最后,由中国人民大学二级教授、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与参会嘉宾一起,围绕“城市人水和谐的具像化城市、排水厂网一体化——必要性与瓶颈、城市水务如何拥抱AI、浅探资金困境与破解之道”等热点话题,展开了一场主题为“面向未来的城镇水体污染治理路径”的研讨对话,从政策、技术、商业模式、金融产品等方面,多维度输出前沿观点与实战策略,积极为“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