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涛第一季】第十七期:威立雅十年领跑的起点与终结(上)
各位听涛的观众,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涛。
我们今天来聊聊世界最大的环保公司威立雅。
在一段时间之内,威立雅因为工资高、待遇好、领跑快,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从业的首选,很多人都愿意去威立雅工作。
BOT项目诞生背景
威立雅确实一定程度上领跑了我们这个行业。这个领跑我认为起于1997年,终于2007年。为什么说起于1997年呢?1997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水务领域深远发展的项目,叫成都自来水的水源六厂B厂BOT项目。
我们国家在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地方开始缺钱在1996年以后,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导,在探讨投资体制改革,就是怎么能让地方也有钱,跟上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想法就是引入了项目融资,当时的BOT,后来一系列的PPP,都是从这里来的。BOT是PPP的一种形式,按现在的定义,当时PPP的概念是个很新的概念,大家都在叫BOT,是一种项目模式。就是把一个设施,由民营企业社会企业来投资、建设、运营,未来以后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叫BOT。
国家发改委当时拿了三个项目,两个电厂一个水厂做BOT的试点。成都六厂的B厂项目是中国第一批BOT项目,也可以说是第一批PPP项目,虽然现在PPP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个源头是在那次试点。
那次试点,三个项目有一个自来水项目,这个项目是国际招标的,威立雅在这个背景之下,当时威立雅不叫威立雅,叫通用水务,以通用水务的名义当时做了我印象中是两年建设期,18年的运营期的合同。2017年这个项目做完了。1999年正式商业运营,到2017年移交给了兴蓉集团。当时的甲方是成都自来水公司。
成都六厂项目的意义与争议
成都六厂项目有它的特殊意义。
它本身是一个水厂,自来水公司的某一个水厂拿出来,新建水厂做BOT的,这个项目旁边有一个A厂。
我在2003年代表清华工作以后,代表建设部去做过一次调研,去了A厂,也看了B厂。A厂是个纯国有建设的厂,B厂是威立雅主导投资建设的。
两边厂人员差别很大,B厂人很少,A厂工作人员多。但A厂全是,你看栏杆都是不锈钢的,那个B厂,栏杆是铸铁的,因为它省钱。
实际上,A厂是一个国有运营的,比B厂要大,B厂是BOT的,它有保底水量,就是在城市用水达不到标准的时候,仍然要保证B厂的一定水量,而A厂成了调节器。所以,A厂的人非常不满。就是说,他们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80-100之间调整,运营管理特别简单,这边的水厂呢,枯水期我可能就变成50都不到,水量多了,有可能超出100%,给我们的A厂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去的时候,2003年,已经到了运行4年的时候。所有走访的人,绝大部分的人都在批评六厂项目,批评这个BOT项目。
批评的逻辑包括刚才我说的这个调节的问题,保底水量非常不合理,很多人认为不合理。当时主导这次招标的官员,大部分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有的是升迁了,有的是退休了,有的转岗了,对这个项目了解情况的人也并不多。
第二个批评就是它的价格高了。我自来水当时卖给老百姓的价格还没有自来水公司买威立雅六厂项目的原水费高。就是说我可能花了1块2毛多去买威立雅公司的原水,然后供给老百姓的时候比这还要低,倒挂了。
自来水公司当时还是纯国有。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跟威立雅签的,自来水公司被迫要去买这个水。公司里有不同的意见。
争议背后的缘由
但为什么它成本控制那么好,还会价格高呢?因为这里夹带了一个管网项目。这个项目是个BOT+BT。
BT是什么意思呢,就本来应该是政府出钱,现在政府不出钱了,让威立雅出钱。出钱完以后再移交给,送给政府,政府也不用马上给威立雅钱,以后在每年的水费,18年的服务费里头,把它那个成本和收益加进去。
如果这个水厂只是BOT的水源B厂,那价格肯定到不了这么高。当时因为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去修这套管网,所以做了个设计。这个项目,实际上的本质结构是BOT水厂加上一套管网的BT,而价格混到一起了。
混到一起,当时我就提出了质疑,我说你这样的模式实际是变相融资,它并不是水厂的BOT项目,他们认为只要合同清晰。
这个项目确实合同清晰,它的运作非常规范。但是这里头的交易条款,仅仅过了三四年,相关人就忘得干干净净——我只记得这个水厂的价格高,不记得这个价格高背后隐含了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管网的分摊费用造成的。
所以一个项目看上去边界清晰,但是人过18年以后,这18年过程中间,威立雅的这个项目是运作特别规范的,规范到什么程度呢?规范到纳入一个国际组织世界银行的一个示范性项目,就是它是中国运作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项目。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规范,这种国家发改委,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个试点项目,所以政府没有违约。我认为要不是示范项目,估计早就违约了。因为多少人有冲动想掀翻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要持续18年,当时的试点还没有像后来,后来都到25-30年了。如果时间更长,更容易遗忘以前的条款。
是开启者也是终结者
这个项目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终于完完整整地做完了一个BOT周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从BOT开始立项到做完的一个项目,它也是中国水务行业第一个BOT项目,我觉得它的意义很大。
但是,它也是差不多是终结者。之后,我们供水的水厂项目基本上不做BOT了。威立雅在这个过程中间,产生的那种专业服务的那种效果,还有这种他们的建设模式,其实都对我们后世影响挺大的。
这个案例写进了我们环境产业导论,还有我出的其他几本案例的书,其实我们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我们早期研究什么叫项目融资,就是拿一个项目的本身的收益权,和有限资产,在银行融资,不再向投资商进行一种母公司的责任追索。其实对我们的发展意义非常大。
但尽管这样,这个项目真正是项目融资,但之后,十年时间,我们其他的项目也叫BOT,基本都没有做到有限追索,都是由母公司担保进行投资的。其实威立雅,因为信誉高,它这个项目融资做得非常充分,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水务改革,对威立雅其他的PPP项目改革,其实影响挺大的。我们专门有些评论。
威立雅从07年开始进入到我们的水务行业,其实它是一个导师的角色。水源六厂的项目之后,供水项目基本就结束了单元服务,因为供水项目单元服务会造成自来水公司经常是倒挂,就是买一个水厂的钱会比卖给老百姓的终端水的价格贵。这种倒挂,如果自来水公司是政府的,纯政府的还能忍受,政府可以补贴。
当后来成都自来水公司装进了一个上市公司,现在交成都兴蓉,它是股民的时候,这个公司是股民的公众公司去买一个BOT公司的原水,或者叫出厂水,再以低价卖给老百姓的时候,为什么是低价呢,因为是政府价格管理办法锁定的,不是你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的。而那个买威立雅的(水)价格的钱呢,是合同约定的,也不是你自来水公司想定多少钱就定多少钱。这两头的锁死,让我们的自来水公司受了夹板气。这个夹板气,如果这个夹板是跟政府共担的,其实政府可以补贴,但如果这个公司上市了,压力就会非常大。成都恰恰是成都自来水公司被装进了兴蓉股份,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其实我也非常敬佩成都政府,在这个背景之下,仍然忍住了违约的冲动,但是跟我们这个国家示范有关系,牵扯到了国际信誉。
终于把这个项目做完了,他们在2017年,我想长出一口气——这个项目终于纳入到了兴蓉,威立雅因此没有能够续签。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
相关视频
-
中信环境技术陈凤祥:美能“膜”法助力优质供水2020-09-11 播放:8735
-
福州水务魏忠庆:数字水务(供水)建设探索与探讨2020-09-11 播放:11214
-
【听涛第一季】第十七期:威立雅十年领跑的起点与终结(上)2020-09-14 播放:11369
-
【听涛第一季】第十八期:威立雅十年领跑的起点与终结(下)2020-09-14 播放:9084
-
【听涛第一季】第十九期:苏伊士的顺势转型与逆势成长2020-09-14 播放:16590
-
汉元经水陈铁军:多措并举 助力漏损控制2020-09-14 播放:8438
各位听涛的观众,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涛。
我们今天来聊聊世界最大的环保公司威立雅。
在一段时间之内,威立雅因为工资高、待遇好、领跑快,实际上是我们这个行业从业的首选,很多人都愿意去威立雅工作。
BOT项目诞生背景
威立雅确实一定程度上领跑了我们这个行业。这个领跑我认为起于1997年,终于2007年。为什么说起于1997年呢?1997年有一个很重要的、影响水务领域深远发展的项目,叫成都自来水的水源六厂B厂BOT项目。
我们国家在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地方开始缺钱在1996年以后,普遍感到力不从心。所以当时的国家计委现在的国家发改委主导,在探讨投资体制改革,就是怎么能让地方也有钱,跟上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想法就是引入了项目融资,当时的BOT,后来一系列的PPP,都是从这里来的。BOT是PPP的一种形式,按现在的定义,当时PPP的概念是个很新的概念,大家都在叫BOT,是一种项目模式。就是把一个设施,由民营企业社会企业来投资、建设、运营,未来以后移交给政府。这种模式叫BOT。
国家发改委当时拿了三个项目,两个电厂一个水厂做BOT的试点。成都六厂的B厂项目是中国第一批BOT项目,也可以说是第一批PPP项目,虽然现在PPP有了新的发展方向。但是这个源头是在那次试点。
那次试点,三个项目有一个自来水项目,这个项目是国际招标的,威立雅在这个背景之下,当时威立雅不叫威立雅,叫通用水务,以通用水务的名义当时做了我印象中是两年建设期,18年的运营期的合同。2017年这个项目做完了。1999年正式商业运营,到2017年移交给了兴蓉集团。当时的甲方是成都自来水公司。
成都六厂项目的意义与争议
成都六厂项目有它的特殊意义。
它本身是一个水厂,自来水公司的某一个水厂拿出来,新建水厂做BOT的,这个项目旁边有一个A厂。
我在2003年代表清华工作以后,代表建设部去做过一次调研,去了A厂,也看了B厂。A厂是个纯国有建设的厂,B厂是威立雅主导投资建设的。
两边厂人员差别很大,B厂人很少,A厂工作人员多。但A厂全是,你看栏杆都是不锈钢的,那个B厂,栏杆是铸铁的,因为它省钱。
实际上,A厂是一个国有运营的,比B厂要大,B厂是BOT的,它有保底水量,就是在城市用水达不到标准的时候,仍然要保证B厂的一定水量,而A厂成了调节器。所以,A厂的人非常不满。就是说,他们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80-100之间调整,运营管理特别简单,这边的水厂呢,枯水期我可能就变成50都不到,水量多了,有可能超出100%,给我们的A厂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我们去的时候,2003年,已经到了运行4年的时候。所有走访的人,绝大部分的人都在批评六厂项目,批评这个BOT项目。
批评的逻辑包括刚才我说的这个调节的问题,保底水量非常不合理,很多人认为不合理。当时主导这次招标的官员,大部分已经离开了原来的岗位,有的是升迁了,有的是退休了,有的转岗了,对这个项目了解情况的人也并不多。
第二个批评就是它的价格高了。我自来水当时卖给老百姓的价格还没有自来水公司买威立雅六厂项目的原水费高。就是说我可能花了1块2毛多去买威立雅公司的原水,然后供给老百姓的时候比这还要低,倒挂了。
自来水公司当时还是纯国有。因为这个项目,是政府跟威立雅签的,自来水公司被迫要去买这个水。公司里有不同的意见。
争议背后的缘由
但为什么它成本控制那么好,还会价格高呢?因为这里夹带了一个管网项目。这个项目是个BOT+BT。
BT是什么意思呢,就本来应该是政府出钱,现在政府不出钱了,让威立雅出钱。出钱完以后再移交给,送给政府,政府也不用马上给威立雅钱,以后在每年的水费,18年的服务费里头,把它那个成本和收益加进去。
如果这个水厂只是BOT的水源B厂,那价格肯定到不了这么高。当时因为政府没有足够的钱去修这套管网,所以做了个设计。这个项目,实际上的本质结构是BOT水厂加上一套管网的BT,而价格混到一起了。
混到一起,当时我就提出了质疑,我说你这样的模式实际是变相融资,它并不是水厂的BOT项目,他们认为只要合同清晰。
这个项目确实合同清晰,它的运作非常规范。但是这里头的交易条款,仅仅过了三四年,相关人就忘得干干净净——我只记得这个水厂的价格高,不记得这个价格高背后隐含了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管网的分摊费用造成的。
所以一个项目看上去边界清晰,但是人过18年以后,这18年过程中间,威立雅的这个项目是运作特别规范的,规范到什么程度呢?规范到纳入一个国际组织世界银行的一个示范性项目,就是它是中国运作的一个相对规范的项目。也恰恰是因为这种规范,这种国家发改委,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个试点项目,所以政府没有违约。我认为要不是示范项目,估计早就违约了。因为多少人有冲动想掀翻这个项目。这个项目要持续18年,当时的试点还没有像后来,后来都到25-30年了。如果时间更长,更容易遗忘以前的条款。
是开启者也是终结者
这个项目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一个项目,这个项目终于完完整整地做完了一个BOT周期,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从BOT开始立项到做完的一个项目,它也是中国水务行业第一个BOT项目,我觉得它的意义很大。
但是,它也是差不多是终结者。之后,我们供水的水厂项目基本上不做BOT了。威立雅在这个过程中间,产生的那种专业服务的那种效果,还有这种他们的建设模式,其实都对我们后世影响挺大的。
这个案例写进了我们环境产业导论,还有我出的其他几本案例的书,其实我们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对我们早期研究什么叫项目融资,就是拿一个项目的本身的收益权,和有限资产,在银行融资,不再向投资商进行一种母公司的责任追索。其实对我们的发展意义非常大。
但尽管这样,这个项目真正是项目融资,但之后,十年时间,我们其他的项目也叫BOT,基本都没有做到有限追索,都是由母公司担保进行投资的。其实威立雅,因为信誉高,它这个项目融资做得非常充分,这个项目对于我们水务改革,对威立雅其他的PPP项目改革,其实影响挺大的。我们专门有些评论。
威立雅从07年开始进入到我们的水务行业,其实它是一个导师的角色。水源六厂的项目之后,供水项目基本就结束了单元服务,因为供水项目单元服务会造成自来水公司经常是倒挂,就是买一个水厂的钱会比卖给老百姓的终端水的价格贵。这种倒挂,如果自来水公司是政府的,纯政府的还能忍受,政府可以补贴。
当后来成都自来水公司装进了一个上市公司,现在交成都兴蓉,它是股民的时候,这个公司是股民的公众公司去买一个BOT公司的原水,或者叫出厂水,再以低价卖给老百姓的时候,为什么是低价呢,因为是政府价格管理办法锁定的,不是你想卖多少钱就卖多少钱的。而那个买威立雅的(水)价格的钱呢,是合同约定的,也不是你自来水公司想定多少钱就定多少钱。这两头的锁死,让我们的自来水公司受了夹板气。这个夹板气,如果这个夹板是跟政府共担的,其实政府可以补贴,但如果这个公司上市了,压力就会非常大。成都恰恰是成都自来水公司被装进了兴蓉股份,变成了一个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其实我也非常敬佩成都政府,在这个背景之下,仍然忍住了违约的冲动,但是跟我们这个国家示范有关系,牵扯到了国际信誉。
终于把这个项目做完了,他们在2017年,我想长出一口气——这个项目终于纳入到了兴蓉,威立雅因此没有能够续签。
栏目简介:
《听涛》:E20环境平台首档视频栏目。
以个人视角来叙述环境产业里的主流企业,评价企业领袖人物,讲述企业发展故事,梳理产业脉络,揭示发展规律,启发产业同行。
主讲人: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两山经济》、《环境产业导论》作者。
栏目定位及形式:知识类视频节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时长10分钟左右;
后期还将推出关于环境产业发展历程、趋势的系统内容,以及对当下热点话题的深度剖析。
傅涛亲自讲述,依托E20环境平台20年来和环境产业的同行发展,及其本人20年来的深入研究及实践,无论是宏观政策还是微观企业,无论是公开资料还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来,并融入自己独特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