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薛涛:断面水质和进水浓度双重压力下的“十四五”之机会与风险

时间:2020-07-06 09:15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郭慧 顾春雨

评论(

“十四五”水务行业将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既要满足断面水质的即时要求,也要满足提质增效行动方案要求的从本源上解决问题。值得思考的是,这两个目标是否能同步协调,行业内其实并未达成共识。

相关阅读:

【薛涛】A方阵13家巨头十三年评选大数据解析水务渡口战局

薛涛演讲实录:PPP万余大数据揭秘PFI影响下水务市场大变局

薛涛报告实录:从长江大保护看水务行业发展的困局和破局

薛涛视频:二十年水业纵深,贯穿生态未来

1662105524495443.png

温馨提示:全文读完约需30分钟,此处提供3分钟速读

三分钟速读

前言:

封面这张图更多是在想表现当前行业面临的双重压力,我们论坛总是力求抓住行业当时的热点痛点,一些让我们永远记忆的时刻。“十四五”水务行业将面临一个非常复杂的局面,既要满足断面水质的即时要求(环保部门的要求),也要满足提质增效行动方案要求的从本源上解决问题(住建部门的要求)。值得思考的是,这两个目标是否能同步协调,行业内其实并未达成共识。

一、水务行业基本面

对比其他行业,环保圈和水务行业受疫情影响相对最小。

二、水务PPP、特许经营、EPCO和专项债

此消彼涨,2020年一季度EPCO项目在水环境项目(包括PPP和EPCO两种模式)中占比大幅提高。PPP的可行性缺口补贴投资额增量大幅上升。之于环保类,地方政府往往将污水处理厂捆绑到河道治理或以类似方式来加工PFI类项目,一方面是基于治理目标对于“厂网河一体化”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财政部对这类项目经营性收入比例的要求。在这类PPP项目需要捆绑经营性收入,但这部分的“经营性收入”恰恰是与专项债中项目存在部分重叠。专项债项目要求自身收入能够还本付息,需要有回报模式,地方对专项债使用更倾向于选择平台模式,这使有钱的人更有钱。而专项债对PPP的挤出效应至今没有解决。

三、水务行业平台型企业的再次崛起

平台型企业近年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立省级平台公司往往与其主管厅局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统计结果显示平台公司50%是与水利部和下面的水利厅或者水务局有关联,这些平台公司主营业务一定是他的主管部门优势领域相关。由于PFI模式内在的核心逻辑,使中央级、省级甚至市县级平台型国企,这几年在水环境PPP项目上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四、环境部断面达标监管倒逼出业务增量,年终大考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是由生态环境部发起的,类似于“水十条”的发布,带有强烈的“环保部”的色彩。事实上,把这个文件叫做环境治理体系不如叫环境监管体系更贴切,但它对行业的影响将十分深远。对于城市河道断面考核和监管,不是2020年环保部门检查通过就结束了,未来会在多个细节持续要求(注:比如断面监测点位还将在十四五期间翻一番)。

五、住建部提质增效逼出污水收集率,处理规模商机有待拆解

污水处理率指标在当前新的阶段已经失去意义。污水实际的收集(加处理)情况比“处理率”要低很多。如果仅从提高收集率的角度来看,考虑到对污水直排、溢流、以及雨水处理的需求,未来需要新增的污水处理规模可达9000万立方米/日;但从理论上而言,如果将排水管道中的客水赶出,又能腾出3000~6000万立方米/日的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

六、面对管网,针对混接错解消灭直排污水和赶客水是共识

从统计数据上看,我国所谓的“分流制”管网已经占到了大多数,但实际上水环境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排水管网质量、管网混接错接以及管网管理等原因所导致的污水的直排和客水渗入等问题的严重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排水体制(即合与分)本身优劣的问题。因此,首先还是要解决污水直排的问题,即使在分流制体系下,由于错接混接,造成污水进入雨水管网或者沟渠现象大量存在,这是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另外,业内普遍的共识是要将客水“赶出”排水管网。所以,纠正混接错接的工作将与一部分管网维护修复任务同时进行。

七、两种压力下的两条路线,交织在几不可能三角

方晔老师在珠海的实践,实际上是走向纯粹的分流,可称之为最纯正的“正本清源”模式,这种模式最具生态性,但离不开前端完善的海绵系统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削减,珠海具备这样的条件。而实际上,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管网是合流与分流并存,甚至出现“混流制”的不佳状态,部分城市摸索选择“兼流并蓄”的路线,但也许有的地方只是得过且过被动应付。为概括全国不同城市的情况,我们用一张二维图梳理了 “十四五”期间相对全面的城市水环境治理总需求,圈的大小表示各类项目总的资金需求。在断面水质考核和提质增效文件的双重压力下,项目从污水源头“分类”收集到干管维护整修以及末端削污调蓄都有分布。无论是正本清源还是兼流并蓄,两种模式都面临这一个新的几不可能三角的艰难选择。而在经费来源有限、融资渠道狭窄和管理机制不畅等不利因素下,两部委不同的考核方向,又可能会使地方政府在选择时首尾难顾、捉襟见肘。面对双重压力下十万亿的需求,我们要讨论的,不仅是钱从哪来,还有未来钱花在哪,以及先花在哪,怎么花,谁来花等的问题,这些都是行业未来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