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两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

时间:2022-10-14 14:25

来源:四川省生态环境厅

评论(

3.优化煤炭消费结构

严控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新(改、扩)建建设项目实行用煤减量替代。在满足电力和热力需求的前提下,从严控制煤电新增产能,持续淘汰煤电落后产能,推动煤电结构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大燃煤工业锅炉、炉窑清洁能源替代力度。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禁劣质燃煤流通和使用,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散煤清零。

4.大力节约能源资源

强化能耗强度降低约束性指标管理,增强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弹性,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着力提高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城市照明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过程管控,严格控制景观照明与道路照明亮度和时间。加大节能科研力度,鼓励先进节能技术、装备和产品推广应用,加快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与数据运用。开展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资源效率对标提升行动。

5.优化交通运输格局

统筹区域全局规划,加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改善交通运输结构。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交通体系运行效率,促进多种交通方式实现无缝连接。建设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为骨干的城际交通网络,利用干线铁路开行城际列车,提升城际铁路便捷度。加大货运铁路建设投入,加快“广安—长寿—涪陵”“长寿—梁平—开州—达州”等货运铁路专用线建设进度。进一步提升长江干线航道通航能力,推进沱江、嘉陵江、渠江、涪江等支线航道互联互通,依托宜宾港、泸州港、南充港、广安港、乐山港等港口,提高水路货运服务能力。减少公路货运量,增加铁路、水路货运量,发挥铁路、水路在大宗物资长距离运输中的骨干作用。

(二)推动工业绿色低碳转型

1.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坚持以水定产,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新兴产业比例,实施提升优化传统产业和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双轮驱动”。严控钢铁、水泥、煤炭、电解铝、平板玻璃(光伏压延玻璃和汽车玻璃除外)等行业新增产能,严格执行产能减量置换。加快30万千瓦以下燃煤机组淘汰。禁止在长江干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按计划推动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强化成都极核引领,全面推进区域绿色制造,对标国际领先水平,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和评价认证,大力推动食品、轻工、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高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水平,加快向智能化、绿色化和高端化转型。以装备制造、汽摩产业、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为重点,整合先进环境治理方案。围绕川南渝西、川东北渝东北融合发展,鼓励建材、灯饰照明等传统制造业集聚发展。

2.培育绿色新兴产业集群

提升绿色内涵,培育绿色产业集群,加强绿色制造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通用航空、临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成门类齐全、装备先进、富有活力的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经济增长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等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积极引领新兴产业高起点绿色发展。围绕川南渝西、川东北渝东北融合发展,打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发展集聚区。

3.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推进存量产业绿色化改造和绿色产业增量培育。提升节能环保产业能级,加大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成都、自贡、德阳等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加快自贡等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联动打造区域绿色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国家一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加快打造“成渝氢走廊”,培育氢能产业生态圈,在四川天府新区探索开展能源互联网模式创新试点,发展乐山光伏全产业链集群。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加快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转型。

4.促进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加快“城市矿产”基地建设,提高处置设施利用效率。通过耦合产业促进工业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以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重点,持续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到2025年,具备改造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推进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城市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农林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加快废钢铁、废铜、废铝、废铅、废锌、废纸、废塑料、废橡胶、废玻璃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加强再制造产品认证与推广应用。

(三)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方式

1.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控,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有机肥料替代化肥,提倡高效施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推广力度。研发、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发布绿色投入品产品目录。到2025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达到50%,化肥利用率达43%,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

2.加快推进绿色健康养殖

加强畜禽养殖分区管控,优化畜禽养殖布局结构,推进种养平衡,促进农牧绿色发展。严格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依法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切实推进本地《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落实,加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分类管理。推动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合理确定水产养殖规模。推广池塘健康养殖、稻渔综合种养、流水养殖、水库生态养殖、设施渔业及循环水养殖等健康养殖模式和技术,推进养殖尾水处理和节水减排,促进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或达标排放。规范工厂化养殖企业尾水排放监管。

3.大力推进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

加强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完善农、农药化肥包装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回收处理。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废水的综合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设施,鼓励采取种养结合的方式消纳利用畜禽养殖废弃物,促进畜禽粪便、污水等废弃物就地就近利用。继续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支持全生物可降解地膜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到2025年,区域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1234567...13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