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老厂新生:中持解决方案重塑桃源水厂

时间:2025-07-16 13:09

来源:中持股份

评论(

背景

2018 年,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为核心区域,承担生态标杆、制度创新、绿色转型三大使命。

image.png

吴江区作为示范区核心腹地,距太湖仅 17 公里,工业基础雄厚,聚集近百家万吨级织机产能企业。然而,其河网密集叠加工业污染,致使生态承载力极为脆弱。2022 年,位于吴江区桃源镇的桃源富乡污水处理厂(服务 75 家企业、1.2 万台喷水织机)因污染物长期积累,企业无法正常回用,使得地方政府面临极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吴江水务集团、中持股份、上勘院三方携手,共同承接了桃源工业污水处理厂改造项目,开启了老厂焕新征程。

image.png

01桃源困境

桃源水厂一期(2017年投运,3万m³/d)与二期(2021年投运,1.9万m³/d)因回用水超回用标准,排放压力巨大,不得不停产,2022年底桃源水厂改造项目紧急启动。

面对经济和时间等多重压力,以及回用水水质不稳定、管网布局缺乏系统规划、设施老化、运营管理不专业等多项具体且现实的挑战,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吴江水务集团展现了地方水司的责任担当,迅速响应,组织多方资源,打破常规,创新模式,成立合资公司,力求用最短时间实现通水,保证企业恢复生产。

此改造项目,除了启动前面临的实际困境,在项目改造过程中,也遭遇极端挑战:疫情期仅8人可作业,企业停产致数据缺失,高盐、高水质阻碍调试。

追根溯源,项目问题的本质在于环境规划、政策实施与运营管理未能有效协同,亟需系统性解决方案恢复处理能力,平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

02 老厂重塑

1、立足客户,问题导向,深入调研

面对上游产业排污复杂性与水质异常的双重困境,中持凭借多年积累的专业经验和人才优势,迅速组建了由行业内运营、工艺、装备、自控等多领域专家构成的团队,开展了为期 22 天的系统性攻坚调研,包括:

1)  厂内诊断:评估运行效能,锁定PVA等特征污染物影响及工艺失效根源;

2)  企业溯源:解析药剂使用与预处理短板,厘清排污责任盲区;

3)  工艺验证:专项试验研究PVA降解,积累关键数据;

4)  区域对标:借鉴汾湖厂“禁PVA浆料+70%回用率+两级絮凝”模式优化路径。

image.png

旧厂原貌

项目在技术判断和问题剖析诊断层面依托了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的支持。

image.png

南京大学任洪强院士及团队到桃源项目指导

调研诊断明确了项目的核心挑战在于:上游源头管控不足、污水厂工艺适配性待提升、全流程监管机制需完善,更重要的是,这三者相互影响,严重制约整体效能。

此次调研为后续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也充分展现了团队的核心素质:

1) 从业主视角出发,将模糊诉求转化为清晰的 “源头管控 - 工艺升级 - 智慧监管” 实施边界;

2)在图纸缺失的情况下,凭借对吴江工业特征与水质的深刻理解,还原系统真实状态;

3)   整合多专业智慧,构建涵盖技术、财政、管理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框架。

 2 、系统性解决方案的形成与内涵

基于对供排水全链条(企业源头→管网→污水厂→受纳水体)的深入分析,团队提出以 “财政可持续、技术可持续、管理可持续” 为核心的穿透式解决方案,通过上下游协同管理实现系统优化。

image.png

项目在上游管理方面做出了三项关键性调整:

首先限制并逐步替代PVA等难降解浆料使用,从源头削减污染物;

其次简化企业预处理流程,取消气浮等冗余环节,明确企业仅承担储水池、污泥处理处置系统等必要责任;

最后建立企业排水精准计量与实时数据上传系统,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厂区管理方面项目聚焦技术、财政与运行协同实现:

实施园区统一供水(回用水)与统一排水模式以提升监管效率;

控制企业回用水比例在70%以上,强化多级絮凝技术并建立厂内工艺与上游排污的动态响应机制;

同步建立智慧水价机制,依据实时水质水量数据在工艺容限内执行“超质超量”阶梯水价制度,并通过web端和APP端共享分析报告。

3、IES智慧管理平台构建厂网一体的长效监管

 桃源水厂IES智慧管理平台是中持携手吴江水务集团与业主共同开发的智慧化平台,该平台突破传统“围墙内管理”局限,覆盖排污企业-排水及回用水管网-污水处理厂-湿地和受纳水体全链条。其核心功能通过三维度整合实现闭环管理:

1) 厂网协同运行优化:实时监控企业端供排水数据、管网压力数据及厂内工艺单元运行状态,结合受纳河道水质定期监测形成完整评估链;基于大数据分析预警排污风险,动态调节进水分配与加药以降低事故率;

2)污染源精准防控:建立“一企一策”动态档案库记录特征污染物数据与违规记录,通过企业排口门户监测设备自动识别浓度突增、流量异常事件并触发工单响应;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