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老厂新生:中持解决方案重塑桃源水厂

时间:2025-07-16 13:09

来源:中持股份

评论(

3) 数据驱动决策优化:积累能耗、药耗、设备状态及管网健康度数据,为管网淤堵识别、工艺参数调优(实现药耗降低15%)、设备预防性维护及扩建规划提供决策支撑,达成全生命周期运营成本降低20%。

image.png

Smart-IES智慧管理平台管理成效

该平台以数据贯通 “源 - 网 - 厂” 链条,通过实时监控闭环、风险防控前置、决策机制科学化,将运营经验转化为可持续管理资产,成为“管理可持续” 的核心载体。

本次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性价值体现于财政、技术、管理三个可持续:

1)前端简化、责任重构, 阶梯水价机制平衡企业负担与运营收益循环,保障财政可持续;

2)优化中枢、运行联动,工艺升级与回用率控制确保出水稳定达标(COD≤50mg/L),实现技术可持续;

3)数据驱动、监管闭环,智慧监管平台与责任分工支撑长效自主运行,巩固管理可持续。通过整合技术与管理创新,该模式不仅解决即时污染问题,更建立了区域水环境治理的长效运行机制,系统性重塑工业污水处理厂的焕新路径。

image.png

上下游协同实现 : 

技术可持续、财政可持续、管理可持续

03工程实践

面对紧迫工期、复杂工况及既有技术缺陷的多重挑战,吴江水务集团、中持联合推进,项目团队制定了“快速响应-高效实施-可靠达标”改造路线,通过分期投产、充分利旧、精准匹配技术实现系统焕新。

image.png

分期攻坚保障复产:优先抢建万吨级处理线,于2023年5月通水,解决25家重点企业生产紧急需求;随后完成全系统3万吨/日改造,支撑园区全面复工。

资源优化与技术适配:改造利用原有气浮池、生化池等构筑物节约成本;针对纤维、油脂等特征污染物,改变污泥处理工艺、新增隔油除渣单元;采用工厂预制陶瓷拼装罐缩短工期;核心工艺选用MBR技术,可以实现出水COD稳定≤30mg/L(满足太湖地标),实现占地减少50%、污泥产量降低35%;配套高效气浮装置提升污染物去除率25%,空间占用缩减60%。

极端挑战应对:在工期紧迫、场地受限、深基坑/高空/交叉作业密集、设备供货周期紧张条件下,通过优势资源投入、严密计划动态管控、高强度安全管理(日巡查+周专项培训,零事故)及设计-采购-施工无缝衔接,确保工程高效推进。

image.png

最终项目实现了三项核心突破:

1)1万吨线提前100天通水,保障25家重点企业复产,避免亿元级经济损失;

image.png

2)全系统提前100天投运,3万吨/日处理能力全面恢复,企业复工率100%;

3)一次性实现100%稳定达标,出水水质与工程质量双合格,化解区域环保危机。

↓↓ 点击图片,一起重塑桃源水厂↓↓

image.pngimage.pngimage.png

回顾项目实施过程,中持之所以能攻坚克难助力客户达成高质量长期运营目标,其核心支撑在于坚实的组织能力与充分的组织准备。

image.png

多年来,中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观与人才观,秉持朴素的客户导向思维,高度重视运营体系建设。在核心岗位人才储备上,中持进行着长期且充足的投入,覆盖厂长、主管、高级维修工程师等各级各类关键岗位。正是这种长久的、深度的人才梯队建设,使得中持能够快速精准地派出长建制专业团队,有效支撑“管理可持续”理念的落地实践。

04工业美学

桃源水厂对工业的赋能不仅体现在达标稳产、长效运营,厂区的空间设计也是赋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桃源水厂厂区空间设计的核心理念是将工业美学深度融入功能性设施,在保障高效运行的同时提升空间感知体验。

在空间布局上, 大型金属管道加银色罐体的工业风列阵清晰体现了水处理工业流程,加之自然绿化元素,成为工业风结构的完美补充。

image.pngimage.png

在建筑外观上,呼应传统苏式建筑风格, 用粉墙黛瓦与现代风格相结合,实现建筑景观一体化。大面积玻璃幕墙的应用,连接了内部办公与外部环境,同时实现了水质检测的透明化展示。

image.png

在导视指引上, 统一配色的管道标识和路径指引,使水流循环清晰可见的同时,增强了参观者对水处理技术的理解。

image.png

编辑:徐冰冰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