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20绿谷工作室记录每周值得分享的环境领域相关内容,周六发布。本周报持续开放,欢迎提供线索或投稿。
本期开始新增“洞见绿谷”,根据本周十条精选信息提供基于“绿谷”立场与方法的独家见解,这是“来自绿谷的洞见”,也是希望大家一起“见微知著、洞察行业里的绿色山谷”。
01 国内政策与市场动态
1.1 中国授权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征环保税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环境保护税法,授权国务院对挥发性有机物(VOCs)开展征收环境保护税试点。VOCs是形成PM2.5和臭氧的重要前体物,此举旨在从源头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详情点击:新修改的环境保护税法扩大挥发性有机物征税范围)。
1.2 PPP新机制加力,鼓励民资参与举措正酝酿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新机制将特许经营期限延长至40年,并明确通过提升效率等获得的额外收益主要归特许经营者所有,以增强民间资本参与积极性(详情点击:国办发文:规范实施PPP新机制,分类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特许经营)。
1.3 京东跨界布局智能餐厨垃圾处理
创业集团控股与京东科技订立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及推广智能餐厨垃圾处理设备。京东科技将负责营销、品牌推广及资金支持,创业集团则提供设备管理及废油脂收集服务,标志着互联网巨头以“数据+资本”切入智慧环保赛道(详情点击:京东跨界进军智能餐厨垃圾处理业务)。
1.4 多家环保企业冲刺资本市场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源环保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另外两家公司水投康源水务、蓝色火宴环保科技亦计划上市。
深圳巍特环境:IPO状态已提交注册,计划在北交所上市,主营排水管网探测与修复。
1.5 维尔利中标海螺水泥生物质替代燃料项目
维尔利环保:中标芜湖海螺水泥生物质替代燃料供应项目,年可替代标煤16万吨,减碳27万吨,实现“固废资源化+工业脱碳”闭环。
02 中国企业出海动态
2.1 十家中企竞逐阿曼垃圾发电项目
阿曼正式启动其首个大型垃圾发电项目,总投资10亿美元,日处理垃圾3000吨,吸引了全球18家竞标方,其中10家为中国环保企业,包括中材节能、上海环境、高能环境、康恒环境、中国天楹、光大环境等。项目采用炉排炉技术,标志着中国环保产业凭借成熟技术和成本优势,在中东市场加速布局。
03 全球视野与前沿趋势
3.1 COP30气候峰会进行关键磋商,美国缺席
第30届联合国气候峰会(COP30)于巴西贝伦举行,各方就气候资金、贸易措施等议题进行磋商。报告显示全球排放曲线首次出现下行拐点。美国因退出《巴黎协定》缺席会议,会场以空椅象征,加州州长纽森批评此举短视。
3.2 中国、欧盟与巴西发起成立“碳市场开放联盟”
在COP30期间,中国、欧盟和巴西共同发起成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放联盟”,旨在协调各国碳定价机制,推动建立全球合规碳市场网络。
3.3 中国绿色债券发行领跑全球
据日媒报道,2025年中国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激增92%,占全球总发行量的20%,稳居世界第一。这体现了中国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战略布局与全球影响力的提升。
3.4 印度拟放松垃圾焚烧发电监管引争议
印度环境部门计划将垃圾焚烧发电厂从环境影响评估中豁免,遭到环保组织强烈反对。反对者认为此举将危害公众健康与环境,并呼吁转向源头分类、回收利用等循环经济解决方案。
3.5 三星工程启动越南大型跨区域供水项目
韩国三星工程公司启动越南同塔省一项价值6920万美元的跨区域原水项目。项目一期日供水能力30万立方米,可为逾200万人口及工业集群供水,旨在缓解湄公河三角洲的淡水短缺问题。
洞见绿谷
根据本期周报,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内,政策体系正在升级;在海外,中国的产业力量正在崛起;在全球,规则格局正在重塑。而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环保已从纯粹的公益事业,演变为驱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全球竞争的战略性枢纽。
先看国内方面,从“监管”到“市场”,环境治理的“组合拳”日趋成熟。
“命令控制型”的刚性监管(如VOCs环保税)与“激励型”的市场化机制(如PPP新机制、绿色债券)正在协同发力。对VOCs征税是“堵”,旨在从源头内部化环境成本;而延长特许经营期、鼓励民资、发行绿债则是“疏”,为环保产业注入活水。这标志着中国的环境治理体系正从单纯的行政命令,转向更倚重经济杠杆和市场规则的精细化阶段。
再看中国环保出海,正从“设备商”转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
阿曼项目竞标名单上出现大量中企身影,这不仅是市场的胜利,更是中国环保产业整体实力出海的明证。中国企业不再仅是设备供应商,而是能以“技术+资本+运营”的联合体形式,与欧美日国际巨头同台竞技,提供从投资、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解决方案。这背后是中国在强大内需市场中积累的成熟工程经验、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迭代速度的集中体现。
最后看全球绿色博弈,规则与话语权的争夺战已然打响。
本期国际新闻透露出一个超越“减排”本身的更深层动向,即对全球绿色游戏规则制定权的争夺。中欧巴成立“碳市场开放联盟”意在协调碳定价规则,中国绿色债券领跑是在输出金融标准。与此同时,美国在COP30的缺席,与其国内政策摇摆,正使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面临被“边缘化”的风险。未来的竞争,将是技术、产业、金融与规则制定能力的综合较量。
最后,我觉得有一个趋势的确日益被验证,即产业边界模糊化。
京东跨界智能环保、维尔利为水泥厂提供替代燃料,这两个消息,再一次表明环保产业的边界正在溶解。它不再是孤立的治理环节,而是与互联网、制造业、能源系统深度融合,成为赋能传统行业绿色转型的“催化剂”。乐观一点看的话,“环保+”模式正在催生新的技术范式,重塑产业价值链。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