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印发(全文)

时间:2017-05-19 09:15

来源:科技部

评论(

日前,科技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林业局、气象局联合印发《“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旨在持续加大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专项规划还提出十二项具体发展目标,其中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提出,深化大气污染的成因及其健康影响研究,突破大气污染监控、质量管理领域核心技术,构建我国区域雾霾和光化学烟雾防治技术体系,形成解决我国大气复合污染问题的综合技术方案。

水污染防治。加强水处理与资源化、流域水生态管理领域基础研究,建立低耗与高值利用的水污染综合防控与修复、基于标准与效应协同控制的饮用水净化、流域水生态智慧管理等成套技术,形成构建区域低耗处理与健康循环水环境系统的综合技术方案。

土壤污染防治。深化土壤污染过程、生态与健康效应、联合修复机制研究,建立融“监测-预警-防控-修复”于一体的成套技术体系,推动修复技术应用工程化与材料设备标准化建设,形成我国分类防治土壤污染的综合技术方案。

专项规划还提出重点开展12项任务,包括大气污染成因与综合控制、水环境质量改善与生态修复、土壤污染防治与安全保障、退化生态环境恢复与生态安全调控、废物综合管控与绿色循环利用、化学品风险控制与环境健康、环境国际公约履约、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环境基准与标准体系建设、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新基地建设与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网络构建等。

科技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林业局 气象局

关于印发《“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的通知

国科发社〔2017〕1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环境保护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局)、林业厅(局)、气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林业局,各有关单位:

按照《“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的总体部署,为明确“十三五”期间环境领域科技创新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技术发展方向、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定《“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科技部 环境保护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 林业局 气象局

2017年4月27日

“十三五”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科技工作,持续加大科技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力度,强化科技创新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针对我国主要环境问题与科技需求,依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关精神和要求,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明确了“十三五”时期环境保护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创新的专项规划,是实现生态环境“绿水青山”的科技行动指南。

一、形势与需求

(一)工作基础

1.“十二五”环境科技发展状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境保护科技创新工作。“十二五”以来,通过各类科技计划、产业技术规划和行业发展规划,我国在环境领域部署和实施了一系列科技项目与工程,投入总经费约2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经费约80亿元。研究机构科研条件明显改善,支持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平台/中心/实验室共约110个。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15年隶属于环境领域研究与开发机构R&D人员全时当量增至约13000人年,“十二五”期间增幅超过30%。2014年以来,已启动实施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和“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通过科技任务部署和实施,突破了环境领域的一批重大前沿与核心关键技术。过去5年,在典型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环境行为、毒理效应与控制原理等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确了气溶胶形成机制,突破了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污染源排放清单、二氧化硫减排、柴油车污染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了一批大气环境污染治理新技术,带动了室内空气净化、烟气脱硝等设备与工艺的实际应用;阐明了水处理微生物聚集体形成与作用机制,突破水中颗粒物超高速分离、污水脱氮除磷等关键技术,水污染控制技术水平全面提升,推动了重金属、有机污染物、氨氮等废水生化物化处理技术发展和提升了河流综合治理工程技术水平;自主研发出低成本、易推广的污染土壤和湖泊底泥修复技术,并获得推广应用;突破了垃圾资源化、污泥清洁焚烧、含砷固废清洁处置等关键技术,固废处置与循环利用已由理念转入实施,构建了若干重点行业、重点区域的循环经济发展技术模式;建设和完善了陆地生态监测系统、环境卫星观测系统,建立城市生态过程模拟、生态功能区规划、交错带生态评估与恢复等技术体系,创新了脆弱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模式,并在西部地区获得大范围推广应用。

科技成果在建立立体监测体系、支撑污染减排、引领环保产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国际地位提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系统长期监测网络,为区域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了重要研究平台;形成多套重大工程建设生态保护技术方案,支持了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建设;环保产业从对国外单项技术跟踪模仿,逐步走向自主创新之路;设立了多项国际公约的专门履约机构,积极参与履约进程及相关事务,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

迄今,我国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要素、全链条、全方位的环境科技创新体系,从地下到空中环境介质、从环境过程认知到产业化推广示范、从标准法规制订到环境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为我国环境质量改善、环境风险控制、生态安全保障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为环境领域“十三五”科技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234567...9

编辑:李丹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